主要尺寸是滾動軸承的關鍵尺寸,包括孔徑(d)、外徑(D)、寬度或高度(B、C、T或H)及倒角尺寸(r)。
主要尺寸 ①深溝球軸承(徑向軸承) ②軸向深溝球軸承(軸向軸承) | ![]() |
一般來說,軸承安裝空間的尺寸是標準化的。然而,標準化并不適用于內部尺寸,例如滾動元件的尺寸和數量。公制滾動軸承的主要尺寸在以下ISO尺寸中進行了定義:
ISO 15:2017徑向滾動軸承,不包括單列滾針軸承、插入式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
ISO 355:2007圓錐滾子軸承
ISO 104:2015軸向軸承
DIN 616提供了徑向和軸向軸承的尺寸標準。DIN 611:2010-05提供了ISO和DIN滾動軸承標準。
所有的軸承布置都可以使用ISO尺寸計劃中包含的標準尺寸的軸承來完成。
不同類型的標準滾動軸承可以制造成相同的外部尺寸。因此,在同一設計包絡上工作的設計師可以在具有相同外部尺寸的幾種類型的軸承之間進行選擇。
在尺寸計劃中,一個軸承內徑分配了幾個外徑和寬度尺寸。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設計幾種相同類型的軸承,對于相同的內徑,這些軸承表現出不同的承載能力。根據尺寸計劃開發新的軸承系列和單個新的滾動軸承對用戶和制造商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寬度和直徑系列使用數字進行描述。對于符合DIN 616和ISO 15的徑向軸承,如下所示:
對于寬度系列,數字為8、9、0、1、2、3、4、5、6、7
對于直徑系列,數字為7、8、9、0、1、2、3、4、5
寬度系列的識別代號 適用于符合DIN 616和ISO 15標準的徑向軸承 ①寬度系列 | ![]() |
直徑系列的識別代號 適用于符合DIN 616和ISO 15標準的徑向軸承 ①直徑系列 | ![]() |
寬度和直徑系列的特定編號在組合時標識尺寸系列,例如,寬度系列2和直徑系列3的徑向軸承,尺寸系列為23。
寬度系列 - 橫截面寬度增加 | |||||||||||
8 | 9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直徑系列 - 截面高度增加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04 | - | 24 | - | - | - | - | - | |
3 | 83 | - | 03 | 12 | 23 | 33 | - | - | - | - | |
2 | 82 | - | 02 | 12 | 22 | 32 | 42 | 52 | 62 | - | |
1 | - | -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 | |
0 | - | - | 0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 |
9 | - | - | 09 | 19 | 29 | 39 | 49 | 59 | 69 | - | |
8 | - | - | 08 | 18 | 28 | 38 | 48 | 58 | 68 | - | |
7 | - | - | - | 17 | 27 | 37 | 57 | - | - | - |
尺寸系列的生成 ①寬度系列 ②直徑系列 ③尺寸系列 | ![]() |
圓錐滾子軸承通常也可根據ISO 355的尺寸計劃進行分類,尺寸系列由三個符號的組合表示,如:3FE
符合ISO 355的圓錐滾子軸承的尺寸計劃(摘錄) ①接觸角系列(接觸角范圍) ②直徑系列 ③寬度系列 | ![]() |
每個滾動軸承都有一個名稱,該名稱清楚地指示類型、尺寸、公差和內部間隙,如有必要,還包括其他重要特征。
具有相同標準化名稱的軸承可以相互互換。在可分離軸承的情況下,不能總是確保具有相同原點的單個零件可以相互交換。
在德國,軸承名稱在DIN 623-1中是標準化的。這些名稱也在許多其他國家使用。
軸承系列的名稱包括數字和字母或字母和數字。它指示軸承的類型、直徑系列,在許多情況下還指示寬度系列
基本名稱包含軸承系列和軸承孔的符號
前綴通常標識完整軸承的單個軸承部件(在某些情況下,這也可能是基本名稱的一部分)
后綴定義了特殊的設計和功能。前綴和后綴描述了軸承的其他特征,但并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是標準化的,并且可能因制造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名稱的組成 | ![]() |
軸承名稱示例 ①調心滾子軸承 ②深溝球軸承 ③軸向圓柱滾子軸承 | ![]() |
圖中舉例說明了公制圓錐滾子軸承的名稱結構(尺寸系列符合ISO 355,名稱符合ISO 10317)。3表示接觸角范圍。第一個字母(本例中為F)表示直徑系列。每個直徑系列都有一定的D/d(外徑/孔徑)比值。第二個字母(本例中為E)表示寬度系列。每個寬度系列具有軸承寬度T與軸承橫截面高度的一定比率。在開始處加上字母T(用于圓錐滾子軸承),在結束處加上三位數字,表示軸承孔徑(單位為mm)(在本例中為120),即表示圓錐滾子軸承的完整名稱(T3FE 120)。
ISO 10317公制圓錐滾子軸承的名稱組成 尺寸系列符合ISO 355,名稱符合ISO 10317 | ![]() |
DIN 720公制圓錐滾子軸承的名稱示例 | ![]() |
對于某些軸承類型,軸承孔根據DIN 623-1直接說明或以編碼形式說明。在d<10 mm的范圍內,軸承孔徑在名稱(基本名稱)的特定尺寸部分直接指定為表示直徑的數字
深溝球軸承623,孔徑=3 mm。
孔代碼描述了d≥10 mm的軸承孔
對于公稱尺寸d≥10 mm至d<500 mm,直徑通過孔代碼進行描述
對于10 mm至17 mm的孔,以下內容適用:
d=10 mm,孔徑代碼00
d=12 mm,孔徑代碼01
d=15 mm,孔徑代碼02
d=17 mm,孔徑代碼03
對于d=20 mm至d=480 mm范圍內的所有滾動軸承(不包括雙向軸向軸承),軸承孔的尺寸除以5形成孔代碼。
軸承孔徑d=360 mm除以5(360:5),孔徑代碼=72。
從d>480 mm
從d>480 mm開始,未編碼的孔徑在軸承系列之后給出,例如孔徑d=500 mm的618/500。
中間尺寸,例如孔徑d=22、28和d=32mm,也以斜線/22、/28和/32給出。
在磁力軸承中,給出了未編碼的標稱孔徑。
徑向內部游隙適用于帶內圈的軸承,并在未安裝的軸承上確定。它被定義為內圈相對于外圈在徑向方向上從一個極端位置移動到另一個極端的量。
徑向內部游隙組在DIN 620-4和ISO 5753-1中定義,并在DIN 620-3中通過包括大寫字母C和數字的代碼進行描述。ISO 5753-1通過單詞“組”和數字來指定。
內部游隙組 C2、CN、C3、C4、C5=根據DIN 620-4的徑向內部游隙組 組2,N,3,4,5=根據ISO 5753-1的徑向內部游隙組 | ![]() |
內部游隙組 | |||
DIN 620-4 | ISO 5753-1 | 描述 | 應用 |
C2 | 組2 | 內部游隙<CN | 用于與旋轉運動相結合的重型交變載荷 |
CN | 組N | 正常內部游隙,CN代號通常縮略 | 適用于具有軸和外殼公差的正常操作條件 |
C3 | 組3 | 內部游隙>CN | 適用于帶有壓配合和內外圈之間溫差大的軸承 |
C4 | 組4 | 內部游隙>C3 | 適用于帶有壓配合和內外圈之間溫差大的軸承 |
C5 | 組5 | 內部游隙>C4 | 適用于帶有壓配合和內外圈之間溫差大的軸承 |
包絡圓 ①Fw=包絡圓直徑 ②滾動元件 ③外滾道 | ![]() |
運行游隙是在安裝的軸承上確定的,該軸承仍因運行而發熱。它被定義為軸可以在徑向方向上從一個極端位置移動到另一個極端的量。
運行游隙來源于徑向內部游隙和徑向內部游隙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安裝條件下過盈配合和熱影響的結果。
正常運行游隙通常通過軸承內部間隙CN實現
運行游隙值取決于軸承的操作和安裝條件。例如,如果熱量通過軸傳遞、軸發生偏轉或發生錯位,則需要更大的運行游隙。只有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在高精度軸承布置中,才應使用小于CN的運行游隙。正常運行游隙是通過CN的內部間隙實現的,對于較大的軸承,如果保持推薦的軸和殼體公差,則通常為C3。
S | μm | 已安裝軸承的徑向運行游隙因運行而變熱 |
Sr | μm | 徑向游隙 |
ΔSp | μm | 配合導致徑向內部游隙減小 |
ΔST | μm | 溫度導致徑向內部間隙減小 |
由于配合導致的內圈膨脹和外圈收縮,徑向內部間隙減小
ΔSp | μm | 配合導致徑向內部游隙減小 |
Δd | μm | 內圈膨脹 |
ΔD | μm | 外圈收縮 |
d | mm | 內圈孔徑 |
U | μm | 裝配部件與牢固底座的理論干涉。具有牢固底座的裝配零件的理論尺寸由平均偏差和公差帶的上下偏差確定,公差帶的偏差減少了其可接受值的1/3。必須從中減去裝配過程中的曲面平滑量。 |
F | mm | 內圈滾道直徑 |
對于非常薄壁的外殼和輕金屬外殼,徑向內部間隙的減小必須通過安裝試驗來確定。
ΔD | mm | 外圈收縮 |
E | μm | 外圈的滾道直徑 |
D | mm | 外圈外徑 |
如果內圈和外圈之間存在顯著的溫差,則徑向內部間隙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
ΔST | μm | 溫度導致徑向內部間隙減小 |
α | K-1 | 鋼的熱膨脹系數:α=0000011 K-1 |
dM | mm | 平均軸承直徑(d+D)/2 |
?IR | °C, K | 內圈溫度 |
?AR | °C, K | 外圈溫度(內圈和外圈之間的通常溫差:5K至10K) |
高速運行的軸承應使用較大的徑向內部間隙,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軸承、軸和殼體之間不會發生足夠的熱補償。在這種情況下,ΔsT可能明顯高于連續運行時的ΔsT。
軸向內部間隙Sa被定義為一個軸承套圈在沒有負載的情況下可以相對于另一個沿著軸承軸線移動的量
軸向內部間隙與徑向內部間隙的比較 Sa=軸向內部間隙 Sr=徑向內部間隙 | ![]() |
對于各種軸承類型,徑向內部間隙Sr和軸向內部間隙Sa彼此依賴。下表顯示了某些軸承類型的徑向和軸向內部間隙之間相關性的指導值
軸承類型 | 軸向和徑向內部間隙比 | |
Sa/Sr | ||
自調心球軸承 | 2,3 · Y0 | |
調心滾子軸承 | 2,3 · Y0 | |
圓錐滾子軸承 | 單列,成對排列使用 | 4,6 · Y0 |
圓錐滾子軸承 | 雙列,面對面配對 | 2,3 · Y0 |
角接觸球軸承 | 雙列,32和33系列 | 1,4 |
四點接觸球軸承 | 1,4 |
對于深溝球軸承,軸向內部間隙的計算如以下示例所示:
深溝球軸承 | 6008C3 | |
孔徑 d | 40 mm | |
裝配前的徑向內部間隙 | 15 μm 至 33 μm | |
實際徑向內部間隙 | 24 μm | |
安裝公差 | 軸 | k5 |
殼體 | j6 | |
裝配過程中徑向內部間隙減小 | 14 μm | |
裝配后的徑向內部間隙 | 24 μm - 14 μm = 10 μm | |
比值 Sa/Sr | 13 |
Sa = 13 · 10 μm = 130 μm
深溝球軸承徑向與軸向間隙比的近似計算 Sa=軸向內部間隙 Sr=徑向內部間隙 d=軸承孔徑 ①軸承系列 | ![]() |
滾動軸承滿足疲勞強度、耐磨性、硬度、韌性和結構穩定性的要求。用于套圈和滾動元件的材料通常是低合金的,通過硬化高純度的鉻鋼。對于承受相當大沖擊載荷和反向彎曲應力的軸承,也可使用表面硬化鋼。研究結果和實踐經驗證實,如果負載不過高,潤滑和清潔條件良好,由目前用作標準的鋼制成的軸承可以達到其耐久極限。
使用HNS(高氮鋼)制成的特殊軸承,即使在最具挑戰性的條件下(高溫、潮濕、污染),也可以獲得足夠的使用壽命。
為了提高性能要求,可提供高度耐腐蝕的氮合金馬氏體HNS鋼。
混合陶瓷主軸軸承包含氮化硅制成的滾珠,陶瓷球比鋼球輕得多,離心力和摩擦力明顯較低。
混合陶瓷軸承允許非常高的速度,以及長的使用壽命和低的工作溫度。
合適的材料及其在滾動軸承技術中的應用
材料 | 軸承組件(示例) |
穿透硬化鉻鋼——符合ISO 683-17的滾動軸承鋼 | 外圈、內圈、軸向墊圈 |
HNS–高氮鋼 | 外圈、內圈 |
耐腐蝕鋼——符合ISO 683-17的滾動軸承鋼 | 外圈、內圈 |
表面硬化鋼 | 例如軛式履帶支重輪外圈 |
火焰或感應淬火鋼 | 螺柱式履帶支重輪的滾子和螺柱 |
鋼條,符合EN 10139、SAE J403 | 沖壓外圈滾針軸承的外圈 |
氮化硅 | 陶瓷球 |
黃銅合金 | 保持架 |
鋁合金 | 保持架 |
聚酰胺(熱塑) | 保持架 |
NBR、FKM、TPU | 密封圈 |
滾動軸承不能抵抗水或含堿或酸的腐蝕劑的腐蝕,但經常暴露在這些腐蝕誘導劑中。因此,在這些應用中,防腐是實現軸承長使用壽命的決定性因素。
原則上,可以使用符合ISO 683-17標準的耐腐蝕鋼。這些軸承的前綴為S。對于更高的要求,建議使用高性能耐腐蝕鋼。
通過涂層,實現了廣泛的軸承表面改進,大大提升了軸承部件的性能和額定壽命。
0.5μm–3μm和2μm–5μm的薄防腐涂層系統可用于軸承應用。還存在涂層厚度>5μm的各種變體涂層,根據涂層變體和涂層厚度的不同,可提供≥720小時的防腐時間,防止基底金屬腐蝕(根據DIN EN ISO 9227)。
系統不含Cr(VI),可提供有效的防腐保護,從而延長軸承部件的使用壽命。在個別情況下,進一步的軸承加工必須考慮涂層帶來的尺寸變化。
特殊涂層的優點是全方位的防腐,包括倒角和半徑的車削表面。還可以長期防止密封件下的銹蝕滲透,較小的亮點通過陰極保護效果防止腐蝕。與未涂覆的零件相比,腐蝕保護顯著提高了使用壽命。承載能力沒有降低(例如在使用耐腐蝕鋼時)。因此,理論上可以用相同尺寸的涂層軸承代替未涂層軸承。然而,建議提前檢查特定應用的適用性,因為可能會發生磨損。在儲存過程中,不需要使用有機防腐劑。
在安裝帶有涂層的軸承之前,應始終檢查與介質(如潤滑劑)的兼容性。
對于較低的壓入力,零件表面應涂少量潤滑脂,公差隨涂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鹽霧試驗后的涂層和未涂層零件 鹽霧試驗時間24小時 ①帶Corrotect涂層 ②無涂層 | ![]() |
保持架凹槽通過鋼筋相互隔開,并均勻分布在保持架的圓周上,保持滾動元件彼此之間的間距,并確保負載的分布。此外,桿防止相鄰滾動元件之間的滑動摩擦,并在無載荷區域中平行于軸承軸線引導滾動元件。在圓柱滾子軸承和滾針軸承的情況下,它們還通過平行于軸承軸線引導滾動元件來防止滾動元件偏斜。
在無負載區域中,滾動元件不再由內圈或外圈驅動。結果,它們相對于套圈的旋轉方向落在后面。保持架確保滾動元件之間的間距保持不變,即使在無負載區域也是如此。
對于可分離且可旋轉的軸承,如圓錐滾子、調心滾子和某些圓柱滾子軸承,保持架可防止滾動元件從軸承中脫落。因此,滾動元件組和保持架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進行安裝和拆卸。
滾動軸承保持架分為金屬板保持架和實心保持架。保持架主要由鋼制成,對于某些軸承,則由黃銅制成,與金屬制成的實心截面保持架相比,金屬板保持架的質量較低。由于金屬板保持架只填充內圈和外圈之間的一小部分間隙,潤滑劑可以很容易地到達軸承內部并保持在保持架上。一般來說,如果鋼板保持架未被定義為軸承的標準版本,則僅將其包含在軸承名稱中。
這些保持架由金屬、層壓織物或塑料制成,可以從軸承名稱中識別出來。
在需要高保持架強度和高溫的情況下,使用由金屬制成的實心保持架。如果必須在肋骨上引導保持架,也可以使用實心保持架。在許多情況下,用于高速運行的軸承的肋導向保持架由輕質材料制成,如輕金屬或層壓織物,以實現低慣性力。
由聚酰胺PA66制成的實心保持架采用注塑工藝生產,設計具有特別高的承載能力。聚酰胺的彈性和低質量在沖擊型軸承載荷、高加速和減速以及軸承套圈相對于彼此傾斜的情況下是有利的。聚酰胺保持架具有非常好的滑動和緊急運行特性。
由玻璃纖維增強聚酰胺PA66制成的保溫保持架適用于最高+120°C的連續溫度。對于更高的工作溫度,可以使用諸如PA46或PEEK的塑料。
使用機油潤滑時,機油中的添加劑會影響保持架的使用壽命。老化的機油也會影響保持架在高溫下的使用壽命,因此必須注意遵守機油更換間隔。
鋼板保持架 ①深溝球軸承的鉚接保持架 ②滾針軸承的車制窗式保持架 ③調心滾子軸承的保持架 | ![]() |
實心黃銅保持架 ①深溝球軸承用鉚接實心保持架 ②角接觸球軸承的保持架 ③圓柱滾子軸承用帶橫梁鉚釘的鉚接保持架 | ![]() |
玻璃纖維增強聚酰胺制成的實心保持架 ①單列角接觸球軸承的保持架 ②圓柱滾子軸承的保持架 ③滾針軸承的車制窗式保持架 | ![]() |
區分保持架的另一種方法是它們的引導方法。大多數保持架由滾動元件引導,并且沒有引導方法的后綴。如果通過軸承外圈進行引導,則使用后綴A。內環上導向后綴為B。
在正常情況下,使用標準保持架,標準保持架在軸承系列中可能因軸承尺寸不同而有所不同,詳見產品章節。在特殊情況下,必須選擇適合特定條件的保持架。
保持架引導 ①滾動元件引導 ②肋引導 | ![]() |
滾動軸承經過熱處理,根據軸承類型的不同,其尺寸通常在+120°C以下(某些軸承在+150°C以內)是穩定的。高于+150°C的工作溫度需要特殊的熱處理。以這種方式處理的軸承可通過協議獲得,并通過DIN 623-1的后綴S1、S2、S3或S4進行識別
最高工作溫度 °C | 尺寸穩定軸承的后綴 |
+120 | SN(通常省略) |
+150 | S0 |
+200 | S1 |
+250 | S2 |
+300 | S3 |
+350 | S4 |
+70°C的工作溫度被視為正常工作溫度。必須遵守產品說明中的進一步溫度數據。
密封軸承的允許溫度取決于潤滑脂加注的使用壽命要求和接觸密封的作用。密封軸承采用經過特殊測試的高性能高質量潤滑脂進行潤滑。這些潤滑脂可以在短時間內承受+120°C的溫度。在+70°C或以上的連續溫度下,使用鋰皂基的標準潤滑脂的使用壽命會縮短。
在許多情況下,只有在高溫下使用特殊潤滑脂才能獲得足夠的使用壽命值。在這些情況下,還必須檢查是否必須使用由特別耐熱的材料制成的密封件。正常接觸密封的工作極限為+100°C。
如果密封件和潤滑脂使用高溫合成材料,必須注意的是,當加熱到大約+300°C及以上時,含有氟化物的特別高性能材料可能會釋放有害氣體和蒸汽。例如,如果在拆卸軸承時使用焊槍,則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國際標準通常適用于滾動軸承的主要尺寸和運行精度。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徑向滾動軸承的公差應符合ISO 492:2014,軸向滾動軸承的公差應符合ISO 199:2014。
軸承的主要尺寸 | ![]() |
滾動軸承的尺寸和運行精度符合公差等級Normal。對于精度提高的軸承,公差限制在6、5、4和2級中。
除了標準化公差等級外,還有超精密等級軸承,相關產品說明中列出了這些公差。
符合ISO 492:2014的徑向滾動軸承的標稱尺寸、特性和規范修改符號
標稱尺寸符號 | ||||
特性公差符號 | GPS符號和規格修改 | 徑向軸承說明 | 舊術語 | |
符合ISO 1101和ISO 14405-1的符號 | 根據ISO 492:2014(基于ISO 1101、ISO 5459和ISO 14405-1) | 根據ISO 1132-1:2000 | ||
寬度 | ||||
B | - | 標稱內圈寬度 | 標稱內圈寬度 | |
寬度 | ||||
tΔBs | ![]() | 對稱套圈 內圈寬度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ΔBs=Bs–B Bs=內圈寬度的單個兩點尺寸 | 單個內圈寬度的偏差 | |
tΔBs | ![]() | 不對稱套圈,上限 在包括內圈孔軸線的任何縱向截面中,兩條相對線之間的內圈寬度的最小外切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內圈寬度的偏差 | |
tΔBs | ![]() | 不對稱套圈,下限 內圈寬度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內圈寬度的偏差 | |
tVBs | ![]() | 對稱套圈 內圈寬度兩點尺寸范圍 VBs = Bs max – Bs min | 內圈寬度變化 | |
tVBs | ![]() | 不對稱套圈 從包括內圈孔軸線的任何縱向截面獲得的兩條相對線之間的內圈寬度的最小外切尺寸范圍 | 內圈寬度變化 | |
標稱尺寸符號 | ||||
特性公差符號 | GPS符號和規格修改 | 徑向軸承說明 | 舊術語 | |
寬度 | ||||
C | - | 標稱外圈寬度 | 標稱外圈寬度 | |
tΔCs | ![]() | 對稱套圈 外圈寬度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ΔCs=Cs–C Cs=內圈寬度的單個兩點尺寸 | 單個外圈寬度的偏差 | |
tΔCs | ![]() | 不對稱套圈,上限 在包括外圈外表面軸線的任何縱向截面中,兩條相對線之間的外環寬度的最小外切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外圈寬度的偏差 | |
tΔCs | ![]() | 不對稱套圈,下限 外圈寬度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外圈寬度的偏差 | |
tVCs | ![]() | 對稱套圈 外圈寬度兩點尺寸范圍 VCs = Cs max – Cs min | 外圈寬度變化 | |
tVCs | ![]() | 不對稱套圈 從包括外圈外表面軸線的任何縱向截面獲得的兩條相對線之間的外圈寬度的最小外切尺寸范圍 | 外圈寬度變化 | |
C1 | - | 標稱外圈法蘭寬度 | 標稱外圈法蘭寬度 | |
tΔC1s | ![]() | 外圈法蘭寬度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外圈法蘭寬度的偏差 | |
tΔC1s | ![]() | 外圈法蘭寬度兩點尺寸范圍 VC1s = C1s max – C1s min | 外圈法蘭寬度變化 | |
標稱尺寸符號 | ||||
特性公差符號 | GPS符號和規格修改 | 徑向軸承說明 | 舊術語 | |
直徑 | ||||
d | - | 圓柱形孔或錐形孔理論小端的標稱孔徑 | 公稱孔徑 | |
tΔds | ![]() | 孔徑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Δds=ds–d | 單個孔徑的偏差 | |
tVdsp | ![]() | 圓柱形或錐形孔的任何橫截面中孔徑的兩點尺寸范圍 Vdsp = ds max – ds min | 單個平面內單個孔徑的變化 | |
tΔdmp | ![]() | 圓柱形孔 任何橫截面中孔徑的中等尺寸(兩點尺寸中的一個)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dmp = (d max + d min)/2 Δdmp=dmp–d | 單個平面內的平均孔徑偏差 | |
tΔdmp | ![]() | 錐形孔 錐形孔理論小端孔徑的中等尺寸(兩點尺寸中的一個)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平面內的平均孔徑偏差 | |
tVdmp | ![]() | 從圓柱形孔的任何橫截面獲得的孔徑的中等尺寸范圍(兩點尺寸之外) Vdmp = dmp max – dmp min | 平均孔徑變化 | |
d1 | - | 圓柱形孔或錐形孔理論小端的標稱孔徑 | - | |
tΔd1mp | ![]() | 錐形孔理論大端孔徑的中等尺寸(兩點尺寸中的一個)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 | |
標稱尺寸符號 | ||||
特性公差符號 | GPS符號和規格修改 | 徑向軸承說明 | 舊術語 | |
直徑 | ||||
D | - | 公稱外徑 | 公稱外徑 | |
tΔDs | ![]() | 外徑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單個外徑的偏差 | |
tVDsp | ![]() | 任何橫截面中外徑的兩點尺寸范圍 | 單個平面內單個外徑的變化 | |
tΔDmp | ![]() | 任何橫截面外徑的中間尺寸(兩點尺寸中的一個)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Dmp = (D max + D min)/2 ΔDmp = Dmp – D | 單個平面內的平均外徑偏差 | |
tVDmp | ![]() | 從任何橫截面獲得的外徑的中等尺寸范圍(兩點尺寸之外) VDmp = Dmp max – Dmp min | 平均外徑變化 | |
D1 | - | 外圈法蘭公稱外徑 | - | |
tΔD1s | ![]() | 外圈法蘭外徑兩點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 | |
tKea | ![]() | 組裝軸承外圈外表面相對于基準的圓形徑向跳動,即從內圈孔表面建立的軸線 | 裝配軸承外圈徑向跳動 | |
tKia | ![]() | 組裝軸承內圈孔相對于基準的圓形徑向跳動,即從外圈外表面建立的軸線 | 裝配軸承內圈徑向跳動 | |
tSd | ![]() | 內圈表面相對于基準的圓形軸向跳動,即從內圈孔表面建立的軸線 | 內圈表面相對于孔的垂直度 | |
tSD | ![]() | 外圈外表面軸線相對于從外圈表面建立的基準的垂直度 | 外圈外表面相對于表面的垂直度 | |
tSD1 | ![]() | 外圈外表面軸線相對于從外圈法蘭背面建立的基準的垂直度 | 外圈外表面相對于法蘭背面的垂直度 | |
tSea | ![]() | 組裝軸承外圈表面相對于基準的圓形軸向跳動,即從內圈孔表面建立的軸線 | 裝配軸承外圈軸向跳動 | |
tSea1 | ![]() | 組裝軸承的外圈法蘭背面相對于基準的圓形軸向跳動,即從內圈孔表面建立的軸線 | 裝配軸承外圈法蘭背面的軸向跳動 | |
tSia | ![]() | 組裝軸承內圈表面相對于基準的圓形軸向跳動,即從外圈外表面建立的軸線 | 裝配軸承內圈軸向跳動 | |
標稱尺寸符號 | ||||
特性公差符號 | GPS符號和規格修改 | 徑向軸承說明 | 舊術語 | |
錐孔 | ||||
SL | - | 錐度斜率:錐孔理論大端和小端的公稱直徑之差 SL=d1–d SL=間距 | - | |
tΔSL | - | 錐形內圈孔的錐度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描述基于DIN EN ISO 1119) ΔSL=Δd1mp–Δdmp | - | |
α | - | 錐形內圈孔的視景角 | - | |
標稱尺寸符號 | ||||
特性公差符號 | GPS符號和規格修改 | 徑向軸承說明 | 舊術語 | |
裝配軸承的寬度 | ||||
T | - | 標稱裝配軸承寬度 | 標稱軸承寬度 | |
tΔTs | ![]() | 裝配軸承寬度的最小外接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實際軸承寬度的偏差 | |
T1 | - | 與主外圈組裝的內亞單元的標稱有效寬度 | 內亞單位名義有效寬度 | |
tΔT1s | ![]() | 有效寬度的最小外接尺寸(與主外圈組裝的內亞單元)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內亞單元實際有效寬度的偏差 | |
T2 | - | 與主內亞單元組裝的外圈的標稱有效寬度 | 外圈名義有效寬度 | |
tΔT2s | ![]() | 有效寬度的最小外接尺寸(與主內亞單元組裝的外圈)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外圈實際有效寬度偏差 | |
TF | - | 標稱裝配法蘭軸承寬度 | - | |
tΔTFs | ![]() | 裝配法蘭軸承寬度的最小外接尺寸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 | |
TF2 | - | 帶主內亞單元的法蘭外圈的標稱有效寬度 | - | |
tΔTF2s | ![]() | 有效寬度的最小外接尺寸(與主內子單元組裝的法蘭外環)與其標稱尺寸的偏差 | - |
公稱孔徑 | 孔徑偏差 | 變化 | 徑向跳動 | |||||
d | tΔdmp | tVdsp | tVdmp | tKia | ||||
mm | μm | μm max. | μm | μm | ||||
尺寸系列 | ||||||||
over | incl. | U | L | 9 | 0, 1 | 2, 3, 4 | max. | max. |
? | 2,5 | 0 | –8 | 10 | 8 | 6 | 6 | 10 |
2,5 | 10 | 0 | –8 | 10 | 8 | 6 | 6 | 10 |
10 | 18 | 0 | –8 | 10 | 8 | 6 | 6 | 10 |
18 | 30 | 0 | –10 | 13 | 10 | 8 | 8 | 13 |
30 | 50 | 0 | –12 | 15 | 12 | 9 | 9 | 15 |
50 | 80 | 0 | –15 | 19 | 19 | 11 | 11 | 20 |
80 | 120 | 0 | –20 | 25 | 25 | 15 | 15 | 25 |
120 | 180 | 0 | –25 | 31 | 31 | 19 | 19 | 30 |
180 | 250 | 0 | –30 | 38 | 38 | 23 | 23 | 40 |
250 | 315 | 0 | –35 | 44 | 44 | 26 | 26 | 50 |
315 | 400 | 0 | –40 | 50 | 50 | 30 | 30 | 60 |
400 | 500 | 0 | –45 | 56 | 56 | 34 | 34 | 65 |
500 | 630 | 0 | –50 | 63 | 63 | 38 | 38 | 70 |
630 | 800 | 0 | –75 | - | - | - | - | 80 |
800 | 1000 | 0 | –100 | - | - | - | - | 90 |
1000 | 1250 | 0 | –125 | - | - | - | - | 100 |
1250 | 1600 | 0 | –160 | - | - | - | - | 120 |
1600 | 2000 | 0 | –200 | - | - | - | - | 140 |
公稱孔徑 | 內圈寬度偏差 | 內圈寬度變化 | |||
d | tΔdmp | tVBs | |||
mm | μm | μm | |||
全部 | 典型 | 改進 | |||
over | incl. | U | L | L | max. |
? | 2,5 | 0 | –40 | - | 12 |
2,5 | 10 | 0 | –120 | -250 | 15 |
10 | 18 | 0 | –120 | -250 | 20 |
18 | 30 | 0 | –120 | -250 | 20 |
30 | 50 | 0 | –120 | -250 | 20 |
50 | 80 | 0 | –150 | –380 | 25 |
80 | 120 | 0 | –200 | –380 | 25 |
120 | 180 | 0 | –250 | –500 | 30 |
180 | 250 | 0 | –300 | –500 | 30 |
250 | 315 | 0 | –350 | –500 | 35 |
315 | 400 | 0 | –400 | –630 | 40 |
400 | 500 | 0 | –450 | – | 50 |
500 | 630 | 0 | –500 | – | 60 |
630 | 800 | 0 | –750 | - | 70 |
800 | 1000 | 0 | –1000 | - | 80 |
1000 | 1250 | 0 | –1250 | - | 100 |
1250 | 1600 | 0 | –1600 | - | 120 |
1600 | 2000 | 0 | –2000 | - | 140 |
外徑公稱尺寸 | 外徑偏差 | 變化 | 徑向跳動 | ||||||
D | tΔDmp | tVDsp | 帶密封罩或密封墊圈的軸承 | tVDmp | tKea | ||||
mm | μm | μm max. | μm | μm | |||||
開式軸承 尺寸系列 | |||||||||
over | incl. | U | L | 9 | 0, 1 | 2, 3, 4 | max. | max. | |
? | 6 | 0 | –8 | 10 | 8 | 6 | 10 | 6 | 15 |
6 | 18 | 0 | –8 | 10 | 8 | 6 | 10 | 6 | 15 |
18 | 30 | 0 | –9 | 12 | 9 | 7 | 12 | 7 | 15 |
30 | 50 | 0 | –11 | 14 | 11 | 8 | 16 | 8 | 20 |
50 | 80 | 0 | –13 | 16 | 13 | 10 | 20 | 10 | 25 |
80 | 120 | 0 | –15 | 19 | 19 | 11 | 26 | 11 | 35 |
120 | 150 | 0 | –18 | 23 | 23 | 14 | 30 | 14 | 40 |
150 | 180 | 0 | –25 | 31 | 31 | 19 | 38 | 19 | 45 |
180 | 250 | 0 | –30 | 38 | 38 | 23 | ? | 23 | 50 |
250 | 315 | 0 | –35 | 44 | 44 | 26 | ? | 26 | 60 |
315 | 400 | 0 | –40 | 50 | 50 | 30 | ? | 30 | 70 |
400 | 500 | 0 | –45 | 56 | 56 | 34 | ? | 34 | 80 |
500 | 630 | 0 | –50 | 63 | 63 | 38 | ? | 38 | 100 |
630 | 800 | 0 | –75 | 94 | 94 | 55 | ? | 55 | 120 |
800 | 1000 | 0 | –100 | 125 | 125 | 75 | ? | 75 | 140 |
1000 | 1250 | 0 | –125 | - | - | - | ? | - | 160 |
1250 | 1600 | 0 | –160 | - | - | - | ? | - | 190 |
1600 | 2000 | 0 | –200 | - | - | - | ? | - | 220 |
2000 | 2500 | 0 | –250 | - | - | - | ? | - | 250 |
公稱孔徑 | 孔徑偏差 | 變化 | 徑向跳動 | |||||
d | tΔdmp | tVdsp | tVdmp | tKia | ||||
mm | μm | μm max. | μm | μm | ||||
尺寸系列 | ||||||||
over | incl. | U | L | 9 | 0, 1 | 2, 3, 4 | max. | max. |
? | 2,5 | 0 | –7 | 9 | 7 | 5 | 5 | 5 |
2,5 | 10 | 0 | –7 | 9 | 7 | 5 | 5 | 6 |
10 | 18 | 0 | –7 | 9 | 7 | 5 | 5 | 7 |
18 | 30 | 0 | –8 | 10 | 8 | 6 | 6 | 8 |
30 | 50 | 0 | –10 | 13 | 10 | 8 | 8 | 10 |
50 | 80 | 0 | –12 | 15 | 15 | 9 | 9 | 10 |
80 | 120 | 0 | –15 | 19 | 19 | 11 | 11 | 13 |
120 | 180 | 0 | –18 | 23 | 23 | 14 | 14 | 18 |
180 | 250 | 0 | –22 | 28 | 28 | 17 | 17 | 20 |
250 | 315 | 0 | –25 | 31 | 31 | 19 | 19 | 25 |
315 | 400 | 0 | –30 | 38 | 38 | 23 | 23 | 30 |
400 | 500 | 0 | –35 | 44 | 44 | 26 | 26 | 35 |
500 | 630 | 0 | –40 | 50 | 50 | 30 | 30 | 40 |
公稱孔徑 | 內圈寬度偏差 | 內圈寬度變化 | |||
d | tΔBs | tVBs | |||
mm | μm | μm | |||
全部 | 典型 | 改進 | |||
over | incl. | U | L | L | max. |
? | 2,5 | 0 | –40 | - | 12 |
2,5 | 10 | 0 | –120 | -250 | 15 |
10 | 18 | 0 | –120 | -250 | 20 |
18 | 30 | 0 | –120 | -250 | 20 |
30 | 50 | 0 | –120 | -250 | 20 |
50 | 80 | 0 | –150 | –380 | 25 |
80 | 120 | 0 | –200 | –380 | 25 |
120 | 180 | 0 | –250 | –550 | 30 |
180 | 250 | 0 | –300 | –500 | 30 |
250 | 315 | 0 | –350 | –500 | 35 |
315 | 400 | 0 | –400 | –630 | 40 |
400 | 500 | 0 | –450 | – | 45 |
500 | 630 | 0 | –500 | – | 50 |
外徑公稱尺寸 | 外徑偏差 | 變化 | 徑向跳動 | ||||||
D | tΔDmp | tVDsp | 帶密封罩或密封墊圈的軸承 | tVDmp | tKea | ||||
mm | μm | μm max. | μm | μm | |||||
開式軸承 尺寸系列 | |||||||||
over | incl. | U | L | 9 | 0, 1 | 2, 3, 4 | max. | max. | |
? | 6 | 0 | –7 | 9 | 7 | 5 | 9 | 5 | 8 |
6 | 18 | 0 | –7 | 9 | 7 | 5 | 9 | 5 | 8 |
18 | 30 | 0 | –8 | 10 | 8 | 6 | 10 | 6 | 9 |
30 | 50 | 0 | –9 | 11 | 9 | 7 | 13 | 7 | 10 |
50 | 80 | 0 | –11 | 14 | 11 | 8 | 16 | 8 | 13 |
80 | 120 | 0 | –13 | 16 | 16 | 10 | 20 | 10 | 18 |
120 | 150 | 0 | –15 | 19 | 19 | 11 | 25 | 11 | 20 |
150 | 180 | 0 | –18 | 23 | 23 | 14 | 30 | 14 | 23 |
180 | 250 | 0 | –20 | 25 | 25 | 15 | ? | 15 | 25 |
250 | 315 | 0 | –25 | 31 | 31 | 19 | ? | 19 | 30 |
315 | 400 | 0 | –28 | 35 | 35 | 21 | ? | 21 | 35 |
400 | 500 | 0 | –33 | 41 | 41 | 25 | ? | 25 | 40 |
500 | 630 | 0 | –38 | 48 | 48 | 29 | ? | 29 | 50 |
630 | 800 | 0 | –45 | 56 | 56 | 34 | ? | 34 | 60 |
800 | 1000 | 0 | –60 | 75 | 75 | 45 | ? | 45 | 75 |
公稱孔徑 | 孔徑偏差 | 變化 | 徑向跳動 | 軸向跳動 | ||||
d | tΔdmp | tVdsp | tVdmp | tKia | tSd | |||
mm | μm | μm max. | μm | μm | μm | |||
尺寸系列 | ||||||||
over | incl. | U | L | 9 | 0, 1, 2, 3, 4 | max. | max. | max. |
? | 2,5 | 0 | –5 | 5 | 4 | 3 | 4 | 7 |
2,5 | 10 | 0 | –5 | 5 | 4 | 3 | 4 | 7 |
10 | 18 | 0 | –5 | 5 | 4 | 3 | 4 | 7 |
18 | 30 | 0 | –6 | 6 | 5 | 3 | 4 | 8 |
30 | 50 | 0 | –8 | 7 | 6 | 4 | 5 | 8 |
50 | 80 | 0 | –9 | 9 | 7 | 5 | 5 | 8 |
80 | 120 | 0 | –10 | 10 | 8 | 5 | 6 | 9 |
120 | 180 | 0 | –13 | 13 | 10 | 7 | 8 | 10 |
180 | 250 | 0 | –15 | 15 | 12 | 8 | 10 | 11 |
250 | 315 | 0 | –18 | 18 | 14 | 9 | 13 | 13 |
315 | 400 | 0 | –23 | 23 | 18 | 12 | 15 | 15 |
對于帶錐形孔的滾動軸承,標準錐度為1:12。這對應于半錐角(α/2=2°23'9.4'');基本錐角α=4°46'18,8''。一個例外是尺寸系列為40、41和42的調心滾子軸承(在這種情況下,錐度為1:30)。
錐形孔公差 錐度1:12 錐角的一半 α/2 = 2°23′9,4″; 理論大端直徑 d1=d+1/12·B SL=d1-d=2B·tan(α/2) ΔSL=Δd1mp–Δdmp | ![]() |
公稱孔徑 | 公差等級正常,6和5 | 公差等級4 | |||||
d | tΔdmp | tVdsp | tΔdmp | tVdsp | |||
mm | μm | μm | μm | μm | |||
over | incl. | U | L | max. | U | L | max. |
? | 18 | 0 | –8 | 6 | 0 | –7 | 5 |
18 | 30 | 0 | –10 | 8 | 0 | –8 | 6 |
30 | 50 | 0 | –12 | 9 | 0 | –10 | 8 |
50 | 80 | 0 | –15 | 11 | 0 | –12 | 9 |
80 | 120 | 0 | –20 | 15 | 0 | –15 | 11 |
120 | 180 | 0 | –25 | 19 | 0 | –18 | 14 |
180 | 250 | 0 | –30 | 23 | 0 | –22 | 17 |
250 | 315 | 0 | –35 | 26 | 0 | –25 | 19 |
315 | 400 | 0 | –40 | 30 | 0 | –30 | 23 |
400 | 500 | 0 | –45 | 34 | 0 | –35 | 26 |
500 | 630 | 0 | –50 | 38 | 0 | –40 | 30 |
630 | 800 | 0 | –75 | 55 | 0 | –50 | 40 |
800 | 1000 | 0 | –100 | 75 | 0 | ? | ? |
1000 | 1250 | 0 | –125 | 95 | 0 | ? | ? |
標稱軸承高度的標稱尺寸符號 | ![]() |
軸承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在表中給出。根據DIN 620-6的倒角尺寸極限值
對于開口端HK的沖壓外圈滾針軸承、封閉端BK的沖壓外圈滾針軸承以及對齊滾針軸承PNA和RPNA,倒角尺寸偏離DIN 620-6。產品表中給出了r的下限值。
徑向軸承的倒角尺寸(不包括圓錐滾子軸承) ①對稱的圓環橫截面,兩個圓環上有相同的倒角 ②兩個環上具有不同倒角的對稱環截面 ③不對稱環形截面 ④外圈上的環形槽,帶肋墊圈的軸承 ⑤L形截面環 | ![]() |
公制圓錐滾子軸承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公制圓錐滾子軸承的倒角尺寸 | ![]() |
軸承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表中的數值對應于DIN 620-6。對于軸向深溝球軸承,軸向和徑向的倒角尺寸公差相同。
軸向軸承的倒角尺寸 ①帶平殼定位墊圈的單向軸向深溝球軸承 ②帶球面殼體定位墊圈和座墊圈的雙向軸向深溝球軸承 ③單向軸向圓柱滾子軸承 ④單向軸向調心滾子軸承 | ![]() |
r | r1, r2 | |
mm | min. mm | max. mm |
0,05 | 0,05 | 0,1 |
0,08 | 0,08 | 0,16 |
0,1 | 0,1 | 0,2 |
0,15 | 0,15 | 0,3 |
0,2 | 0,2 | 0,5 |
0,3 | 0,3 | 0,8 |
0,6 | 0,6 | 1,5 |
1 | 1 | 2,2 |
1,1 | 1,1 | 2,7 |
1,5 | 1,5 | 3,5 |
2 | 2 | 4 |
2,1 | 2,1 | 4,5 |
3 | 3 | 5,5 |
4 | 4 | 6,5 |
5 | 5 | 8 |
6 | 6 | 10 |
7,5 | 7,5 | 12,5 |
9,5 | 9,5 | 15 |
12 | 12 | 18 |
15 | 15 | 21 |
19 | 19 | 25 |